淺談社會思想碎片化
試圖專注于面前的作業時因微信消息的提示音而拿起手機,在機場候機的時候忍不住開了一局游戲,看小說購物都用閑暇的點滴時間在互聯網上完成……當你已經完成習慣于這樣的生活模式,同時為自己的生活之“充實”而沾沾自喜時,你便被“碎片化”了。
狄更斯在“雙城記”中寫道:“這是最美好的時代!這是最糟糕的時代!”這便是碎片化時代的真實寫照。我不否認信息碎片化給生活帶來的便捷,真正可怖的是個人的思想碎片化導致的社會碎片化。
“碎片”取零碎片面之意。思想碎片化,簡單來說,就是當一個人接受外界各式各樣零散的信息時,只匆匆看過其表面最為淺顯的意思而無對它背后的用意與含義的分析與聯系,甚至絲毫不加思考便輕易聽信。有人說,如今移動互聯網橫行,這樣的弊端在其優勢下足以讓人忽略。而在我看來,這樣無知淺陋的觀點正是他被思想碎片化的必然結果,因為不懂得思考的人方無法意識到思想的重要性。
思想,即如康德評啟蒙運動,“助人擺脫加諸自身的愚昧狀態”。思想使人擺脫愚昧,換言之,便是無思想使人陷于愚昧。這愚昧,最直觀地體現在對生活的心態與認知上。當一個人長久以來對碎片化信息不加聯系思考的吸收構成了他主要的生活模式,那么他所了解的世界也就是散亂無章的,若他對信息沒有獨立的處理能力,無法將其聯系起來構成整體印象,我們便也不能期待他對社會有自己的見解了。
可悲的是,由于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世界各地的人們接收信息的方式也都大同小異。微博、推特、ins、facebook……碎片化的信息占據了生活的絕大部分,而碎片化信息接收方式的普及又造成了思想碎片化的普遍。聽之信之,無聯系,無思考,無觀點,無創新,構成了當今社會的整體形象。
然而,社會的進步是建立在思想創新突破上的,沒有創造,何來發展?曾經有一個外國記者說過,他來到上海,感覺這近乎一個復制的紐約。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呈現出來的卻是幾無分別的模樣,這就是整個社會的思想碎片化最直接的后果。若長此以往止步不前,那么未來堪優。
社會是由無數微小的個體組成的,要想改變現狀,唯有每一個先改變自己。將碎片化的信息聯結整合,形成自己的思想,這才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碎片化生活的正確“打開方式”。
本文地址:淺談社會思想碎片化https://www.www.kovpower.com/a/8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