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勝于能力讀后感
【篇一:責任勝于能力讀后感】
余濤
讀完《責任勝于能力》這本書,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必定是敬業(yè)、熱忱、主動、忠誠的;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會把事情的細節(jié)做到極致完美。通常來說,在責任感的驅(qū)使下,人們會積極挖掘自我潛能,會更加勇敢、堅忍、執(zhí)著和充滿激情地去干好每一件本職崗位。所以,責任不僅是一種使命和職業(yè)精神,更是一種能力,是其它所有能力的統(tǒng)帥與核心。缺乏責任感,其它的能力也就失去了用武之地。無論一個人多么優(yōu)秀,他的能力都要通過盡職盡責地去努力工作才能得到完美的展現(xiàn)。一個不愿責任擔當?shù)娜耍词姑γβ德档毓ぷ饕惠呑右膊粫谐錾臉I(yè)績。
浙江正泰集團的老總南存輝,13歲開始靠修鞋養(yǎng)家糊口。后來,他回憶這段經(jīng)歷時感慨萬分地說:“修皮鞋影響了我的一生,它使我認識到,只有認真負責地干好一件小事,才能做好大事。”看到這里,不禁使我聯(lián)想到我們監(jiān)控中心日常實際工作。我們的工作崗位雖看似簡單、輕松,但肩負的責任重大——如果現(xiàn)場監(jiān)控不到位,可能會造成車輛擁堵、保暢不力;如果接聽電話不及時、反映不靈敏,可能會延誤事故最佳處置時機,造成重大的財產(chǎn)損失,嚴重的甚至會危及司乘生命安全。
“責任”從大道理層面上講,就是最基本的職業(yè)精神,從小處來說就是一個人做事的基本準則。古人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掃天下的能力和心態(tài)是通過持續(xù)性地掃一屋而不斷積累和培養(yǎng)出來的。作為一名高路稽查人員,“保障有力,信息靈敏,監(jiān)督嚴格,稽查到位”就是我們的工作職責所在。
責任重于泰山,在日常工作中,唯有思想認識到位,具備強烈的責任意識,讓履職盡責成為一種習慣,不斷探索學習,創(chuàng)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責任心和干好本職工作的實際能力,主動負責地做好本職工作,力爭使自己成為一名有責任感的高路人,積極兌現(xiàn)“滿意在費亭、舒適在路途、安全到終點”的服務(wù)承諾,助力“真情服務(wù)·路暢人和”品牌內(nèi)涵的完美釋放,進而實現(xiàn)自我價值。
【篇二:責任勝于能力讀后感】
我和大家分享的書名叫《責任勝于能力》。
《責任勝于能力》是央視2套財金頻道金牌智囊、國際注冊管理咨詢師、清華大學特聘楊宗華教授的代表作之一。他的著作還包括《向會議要效益》、《業(yè)績才是硬道理》《許三多精神》等。
在《責任勝于能力》一書,楊宗華教授用一些企業(yè)和個人事業(yè)成敗的事例,論證并告訴了我們,責任的重要意義。書中第20頁“對工作負責就是對自己負責”的開頭有這樣一句話:“責任是企業(yè)的生存之本,是個人成功之本,對工作負責才能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對上面這句話,書中例舉了兩名汽車銷售員小威和孫博的故事。小威善于學習,在實踐中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業(yè)務(wù)能力,孫博把心思用在掐算時間討好領(lǐng)導上,一年后小威業(yè)績出眾被領(lǐng)導提拔任用,孫博卻因為業(yè)績不達標,最終被迫離開。
在書的第二章中有這樣一節(jié),題目是:為什么成功的總是負責人的“傻子”?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書中借用了電視劇《士兵突擊》的主人公許三多和他的戰(zhàn)友成才兩個人的成長經(jīng)歷。相信不少人都看過這部電視劇,但是我想,通過今天與大家分享《責任勝于能力》后,如果有人再看這部電視劇,也許會有新的收獲。
熒幕上的許三多“一根筋”,他堅持“不拋棄,不放棄”做有意義的事,從父親眼中畏畏縮縮的“龜兒子”成長為一名優(yōu)秀的特種兵戰(zhàn)士,成為戰(zhàn)友和父親的驕傲、成為父親的精神支柱。
書里有這樣一段對許三多的分析:許三多與成才比顯然是一個“傻子”,可正是由于他擁有對任何事都高度負責的傻勁兒,使得他做每一件小事都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樣”投入自己所有的力量和智慧,把事情做到最好。
成才是許三多的戰(zhàn)友、也是他的同村好友,他比許三多聰明,腦子活,他做任何事都有自己的目標和想法,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多次在關(guān)鍵的時候,離開團隊、拋棄戰(zhàn)友,最終在入選“老A”的過程中,增加了更多的磨煉。
那么究竟什么是傻?什么是聰明?在書里的第29頁,有這樣一句話:對工作不負責的人才是一些真正的傻子。看似有點“傻氣”的對工作負責,實干苦干的人,卻是真正的聰明人,這樣的人才能成大事。
另外,還有楊宗華教授的三句話,在這里與大家分享:
第一句是:在工作中,不要認為是為老板做事,為別人做事,實際是為自己而工作。很簡單的一句很,試想一下,如果沒有了神寧、沒有了石槽村煤礦,今天的我們過的會是怎樣的生活?
第二句是:在工作中千萬不要沾小便宜,要學會吃虧,努力思考。俗話說吃虧是福,吃虧讓我們廣結(jié)人緣,一個時常吃虧的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我相信,幫助他的人,會比不肯吃虧的人更多。
第三句是:在職場上,要不斷加強自身修煉和學習,不要在背后論人是非。
在對第三句話的解釋中:楊教授提出的五個理論:
人人都有長處,要相互學習;
人人都有短處,要相互寬容;
人人都有難處,要相互幫助;
人人都有苦處,要相互體諒;
人人都有好處,要懂得感恩。
三句話、五個理論,深入淺出,發(fā)人深省,這里就不再細說。
責任勝于能力,結(jié)合我們集團公司的發(fā)展來說,尤其是在黨的十八大以后,國家轉(zhuǎn)型,煤炭行業(yè)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如果沒有我們集團干部員工共同的擔當、履行好各自的崗位職責,就沒有今天的煤制油,更不會有習近平總書記留給我們神寧人:“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這句的響亮的口號。
“責任就是職業(yè)精神、就是職業(yè)操守”。在我們煤礦也是一樣,工作中有一個“許三多”這樣的勇于擔責的同事,就會多一份信任,多一點安全感,與這樣的人共事,我們會更踏實、更放心。最后在這里,我衷心的祝愿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擔起自己的責任,干好自己的工作,成就自己的夢想。
本文地址:責任勝于能力讀后感https://www.www.kovpower.com/a/9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