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鳥》觀感
昨天晚上9:20結(jié)束了話劇《跟鳥》的觀演、和女兒一起隨著人流走出北大百年紀念講堂。
女兒說:媽媽,前面走著的阿姨對小哥哥說“這部話劇表達了為了人生理想,不放棄追求的故事”。小哥哥回答說“好困啊”。
的確,自認為全程無走神,一部兒童文學我一大成人:怎么有幾個節(jié)點愣是晦澀的沒能看懂?
— 根鳥是位少女,怎么就后來男孩了的?
— 時空的穿梭看的我頭暈:怎么從當前的網(wǎng)紅直播就跨越到解放前的?
……
先說話劇《根鳥》的妙處。
不得不說昨晚全場演員還是蠻辛苦的,諸多可圈可點之處:
1、每個角色都是"朗讀者", 除了部分可以照本宣科,另外仍有大量臺詞脫稿,記憶難度較大。
2、導演對第二第三場根鳥的“雙角色詮釋”挺妙的。這點雖脫離原著但蠻有新意,生動的呈現(xiàn)了兩個根鳥矛盾、掙扎的人格歷程。
細想于大多數(shù)人,不都是如此么?
當你想要減肥的時候,面對美食永遠有一個你再說“吃吧吃吧,吃完再減肥”,也永遠有另外一個你絮絮叨叨沒完沒了的“說好的減肥呢?不要吃啦!”
愛一個人,永遠有一個你叫理智,也永遠有一個你叫情感。
兩個你,這次一個你戰(zhàn)勝另一個你,下一次另一個你戰(zhàn)勝了這個你。
3、話劇版的音樂很美!(小觀眾不一定覺得美,確實“討好”了成人觀眾)
尤其是金枝那一曲接著一曲,提神醒耳朵。
再說這部話劇跑偏的,糙點兒:
女兒堅持在觀演前買了本曹文軒的《根鳥》,這讓走出回來后一溜煙的看完了原著。愈加覺得此次話劇的改編,變味了走調(diào)兒了。
看完原著,一部懷揣英雄夢想的少年西游記:有勇敢有迷茫有退縮有誘惑……但終將歷盡艱辛,抵達夢想彼岸。曹文軒先生的原著語言優(yōu)美,情境引人入勝,人物們的心理變化豐富。(此處詞窮)
而話劇版本,有限的時間原無法像原著一樣刻畫豐滿,但畫蛇添足的幾點著實也讓人看著別扭。
大概是為了迎合帶著小朋友入場的大人們的口味:話劇里增加了不少成人們熟悉的元素,也正是這些元素于大人“炒剩飯、味同爵蠟”,于小孩子“不知所云不明所以”比如:
1、原著中沒有、而話劇版關(guān)于根鳥性別的轉(zhuǎn)變,至今大人小孩都沒明白什么路數(shù);只是為了晦澀而刻意的深刻?
2、出離原著,話劇版本增加了網(wǎng)紅直播、共享單車(原著是駝隊)、傳銷組織(此處可能是原著的“采礦場”不好呈現(xiàn))這些大人們現(xiàn)實世界里熟悉的橋段,以及奢侈品牌的提及——這些對于大人啼笑皆非炒剩飯,對于小孩來說生僻不說、跟作品劇情安全不搭嘎啊。
3、出離原著,特意增加個男主兒“沒拉褲鏈”的情節(jié)。臺下一樣也會笑,但和上述幾處的笑一樣:都是沒有笑點的無趣的笑。
帶小朋友看話劇,也著實無法規(guī)避的苦惱,就是明明是兒童題材的作品卻非得搭上成人興趣點,想著兼顧觀眾喜好,但結(jié)果真是啼笑皆非。
最后熱力推薦曹文軒原著《根鳥》,親子共度,效果 更佳:D
同時也倡議更多的導演尊重原著的話劇排一版來看,肯定會特棒。
本文地址:《根鳥》觀感https://www.www.kovpower.com/a/9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