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重而安
一駛于南海的船返航時,突遭風暴,老船長果斷地命令道:“打開所有的貨艙并向里面灌水”水手們雖心有疑惑,但還是照做了,風暴過后船竟奇跡“生還”,水手們歡呼不止可還是心有疑惑。看著面前困惑的船員們,船長笑了,開口道:“船在負重時最安全,空載時最危險”
表面上船長只是在解釋他們是如何安全度過風暴的,實則不然,其中還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船因負重而在風暴中無恙而歸,人也會因重擔般的責任而逐漸成長。沒有責任感的人就像一艘空船,稍有風雨便會被徹底摧毀。而富有責任感的人如同一艘滿載的船,即便經(jīng)歷磨難也不會受損。
普京最佩服的人,公認俄羅斯最杰出的皇帝—彼得大帝就是一名富有責任感的人,在他繼位之初沙俄仍是一個落后的國家,盛行農(nóng)奴制,甚至還錯過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大好時機,但他就是在如此情況下,還將一個落后的農(nóng)奴制國家一步步地領向光明,他為祖國做的一切無不源于責任。
1697至1698年間年輕的彼得大帝喬裝成一普通的士兵到西歐作了次長途旅行—一次為振興沙俄定下基礎的旅行。這次旅行中他當過船長,打過長工,學過射擊,走訪工廠,學校,博物館,軍火庫,他盡最大努力地學習西方思想并加以改造用于沙俄,沒有一顆富有責任感的心是不可能完成如此壯舉的,更不可能忍受饑寒交迫的痛苦與身處異國他鄉(xiāng)時內(nèi)心的孤寂與落寞。
時間流逝,光陰荏苒,歷史的漫漫長河中,彼得大帝并沒有留下耀眼的痕跡,然而他治理國家,運籌帷幄,世間傳為佳話。他的責任感,使命感令世人佩服。
“如果一代人沒有拿過筆,就會接下恐怖分子遞來的槍。”這句震撼人心的話來自一名年僅十七歲的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諾貝爾和平獎最年輕的得主。
由于公然反抗塔利班的政策,馬拉拉曾在校車上遭武裝分子槍擊,頭部中彈,但幸運的是,在英國治療之后馬拉拉恢復良好。當她回顧遇刺場景時說道:“對于普通人來說,生命是普通的,但對于那些敢于承擔的人來說,生命不得不冒險。”
在塔利班的暴力陰影之下她更加明晰她的責任。她不畏暴力不懼犧牲,為自己,為與她處境相同的千千萬萬個女孩,為爭取接受教育這一人類的基本權利,她付出了許多,即便受生命的威脅,也沒有停滯不前,沒有忘記她肩負的使命,時時記著她應承受的重量。
馬拉拉傷愈之后仍在世界各地宣傳自己的遭遇,仍未放棄為巴基斯坦的婦女們爭取她們本應享有的權利,這樣一位勇于反抗敢于承擔的勇士如何不受人贊揚令人敬佩!
《孟子,告子》中有言曰:“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正如古人所揭示的那樣,成大事者都需能承其之重,亦如那負重的船,只有負重的人才能領悟生命真正的意義,使生命豐富多彩。動物應負生存之重而有了強健體魄,人類因負生活之重而平添生命高度,國家因負發(fā)展之重而積極進取,社會因負文明之重而長治久安。
本文地址:負重而安https://www.www.kovpower.com/a/4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