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失去農村
緩緩的小溪輕吻我的腳趾,疲憊頓去;甜甜的甘露浸潤我的咽喉,清涼漸至;拾一枚落葉,凝視葉片中積淀的紋脈;摘一朵小花,沉醉花瓣里散發的芬芳……這就是讓我魂牽夢繞,難以忘懷的兒時的農村景象。
十年前,隨父母進城,離開農村,遠別故土。六年中學,四年大學,一晃而過。今天懷著對農村故土的眷念和憧憬,我陪父母踏上了回鄉之途。
一路上舟車勞頓,我漸入夢鄉。人未歸,心已至:厚重的青磚灰瓦,帶著遠古的呼喚,直逼眼際,仿佛向我訴說曾經的繁華;高深的垣墻天井,積淀亙古的記憶,撲面而來,似乎向我細數昔日的輝煌。“嫻兒,快醒醒,馬上到老家了。”隨著母親的一聲催促,我從夢中醒來。倚窗凝視:行道樹逆行而逝;散落在平疇里的村落是那樣的晃眼;一條略帶委曲的水泥路向村落延伸——盡管路面不是那么寬敞;幾輛小車在馬路上疾馳——說不上車水馬龍,但畢竟還能看出城鎮的影子。
這是我兒時的農村嗎?這是我日思夜想的故土嗎?看到眼前的一切,我似乎感覺那個讓我魂牽夢繞的農村正在失去……可是,我們能失去農村嗎?如果失去農村,我們將會怎樣?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每每讀到這首詞,似乎讀到了我的童年,讀到我兒時的農村。每當春天來臨,輕盈的燕子就會飛進我家的屋梁,筑巢東風里,呢喃春雨后;田野間小花小草在微風細雨中歡快地生長,彎腰一嗅,滿滿的是春天的味道。夏季,樹木蔥蘢、繁花盛開,蝶兒蜂兒在花間留連戲舞,嚶嚶嗡嗡,傍晚時分,我就躺在門前大樹的竹床上,聽長輩講鬼的故事,一邊催促長輩快講快講,一邊又害怕地用簿簿的蚊帳蓋住雙眼,或者使勁地往爸媽的懷里鉆,偶爾也有點兒哭聲傳出,和著田野里的蛙聲……秋天,金色的稻子鋪滿大地,一陣風吹過,翻起陣陣金色波浪,有如高明的指揮家在指揮樂隊演奏最宏大的交響曲。收割后成捆的稻子在田邊空地堆成垛,我們白天就在灌水后露薦的稻樁間嬉戲,晚上就在垛子里躲貓貓。有一次我的一個玩伴竟在垛子里睡了一個晚上。冬天呢,最愛下雪,那大片大片的雪花像個調皮的小姑娘一個勁地往人的衣服里鉆,有時飛進人的嘴里,瞬間化成水,涼絲絲的;她又像一個技藝拙劣的畫工,極力賣弄自己的本領飄到樹梢、瓦縫、屋檐,凝結成不同的形貌,最高興的就是我們這些懵懂玩皮的孩子,堆雪人,打雪仗……
是農村留給我童年的美好記憶,是農村給了我人生最寶貴的財富,可是,如果失去農村,這些美好的記憶可能只是水中月,這寶貴財富將成為鏡中花。
我不想失去農村,不想那些生在農村正在經歷美好童年和已經經歷過美好童年的人因為農村的失去而留下難以彌補的缺憾。
農村它不僅承載著我們的童年回憶,在某種程度上,它還是我們的精神家園。在我們困惑時,農村能為我們的靈魂提供一個寧靜的場所;在我們疲憊時,農村能為我們的形骸尋找一個放松自我的領地。
農村既是文化之根,也是思想之根,還是傳統之根。面對農村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我要大聲疾呼:愿用我生命的三分之一的光陰,留住農村的醇樸風俗與厚重文化,讓童年中美好的農村成為永恒!
但愿“失去農村”的假設永遠不要成為現實!
本文地址:如果失去農村https://www.www.kovpower.com/a/4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