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與足下
“對于一朵美麗的花,它腳下卑賤的泥土是一樣珍貴的”,林清玄如是說。
細細品讀,不難得到一個道理:再微小的事物都可以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早在兩千多年前,老子就提出“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的思想,而“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的道理流傳至今。老子之道實可為我們借鑒。好高騖遠的人,一定不是為大事者;對自己信心十足的人,最終也可能一無所獲、落得一場空。相反,勝者往往都是那些消受得起平淡、甘于平凡而又能不懈付出的人。
千里之行,于我看來便是遠大的志向,“成民族復興之大器”的目標;始于足下,我將其視為積水成流之道理、水滴石穿之功效。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要有理想,將來要干一番大事業(yè)。然而,這種望子成龍的思想,反而成了孩子的一種負擔,多少人禁受不起現(xiàn)實的打擊與挫折,為一些小事就停滯不前。與其“爬得越高摔得越疼”,倒不如摒棄眼高手低的做法,從點滴小事做起,回歸本心。“無為故無敗,無執(zhí)故無失”,講得也是同一道理。
老子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15年10月,提取出青蒿素的屠呦呦獲諾貝爾獎,翻開了中國科學發(fā)展的新的一頁。然而,屠呦呦始終表現(xiàn)出的是一種低調,甚至在獲獎之后,她也以沉默應對。她曾幾次被提名評選科學院院士,但都遭到了拒絕。由此可見,屠呦呦并不是那樣成績突出的人,她的研究也并非為追名逐利。作為一個普通的科研者,她潛心于工作,腳踏實地,才得以成功。像屠呦呦這樣做出重大科學貢獻而落選院士的,在我國并非個案。如:“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的李愛珍,享譽海內(nèi)外的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饒毅……他們難道是因為水平不高而落選院士嗎?答案是否定的。袁隆平整天埋頭研究超級水稻、頭頂烈日到田里考察;屠呦呦屢次落選仍然沉下心配制藥品。與之對比,又有多少所謂名人浪得虛名,虛度其一生。像屠呦呦等人一樣,要想有“攬瓷器活”,必須腳踏實地,淡然面對苦悶,甘于平凡。
每一朵美麗的花,都是從生根、發(fā)芽、生長、開花這樣的過程而來的。如果沒有在地底的扎根,長出的植株也很快就會凋亡。在泥土中,奮斗的淚水浸透了沉默的種子,拼搏的血汗?jié)櫇窳肆⒆愕耐寥馈D嗤凉倘黄胀ǎ欢艹删鸵欢浠ǖ孽r亮,必須有兩個因素:一是它的內(nèi)因,二是它甘于沉默的品行。人亦如此。圣人也有過去,世上沒有可以一蹴而就之事,回報與付出是緊密相連的。現(xiàn)在,正值中國夢的時代,青少年的我們,承擔著國家的希望和未來。
千里之行,于中國來說意味著民族復興;始于足下,要求我們注重細節(jié)、秉持操守。一個人是一根蠟燭,13億中國人匯聚在一起,點亮偉大的民族復興。
故志在千里。
曰:“為無為。”
本文地址:千里與足下https://www.www.kovpower.com/a/4204.html